诚信为本,市场在变,诚信永远不变...

行业资讯

开年即生产 让更多人喝上电白沉香茶博鱼

开年即生产 让更多人喝上电白沉香茶博鱼(图1)

  早上8点,刚刚来到沉香茶叶厂的詹裕福便打开全自动茶叶成形打散机,让前一晚的茶叶气味消散,制作新一天的沉香茶。

  今年,他的新厂房即将全面投入生产,他决定留在电白过年,调试新设备,以期一开年就立马生产。

  詹裕福,地地道道的福建安溪县人,4年前跨越千里来到茂名市电白区观珠镇沙垌村专研沉香茶技艺。

  凭着一身本领,詹裕福经营的透顶绿沉香茶叶厂无论是茶叶产量还是工人数量、设备规模都比刚来时翻了一倍。他手中的沉香茶也从最初的苦涩味道改进得甘甜可口。

  “现在沉香茶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,产业规模逐年扩大,市场前景可期。”詹裕福说,做香、玩香行当的消费都偏向中高档,他想深耕普罗大众负担得起的沉香茶,让沉香行业更接地气。

  安溪县是铁观音的发源地。詹裕福从小就跟着祖父辈学习制作铁观音,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电白沉香结了缘,从此从铁观音转向沉香茶。

  2015年,詹裕福的朋友从电白带了一些白木香叶子到安溪试验做沉香茶。“当时初步做出来的沉香茶叶,要么苦,要么涩。但是像铁观音产业的成长路径一样,有着很大的改进空间。”詹裕福回忆,2015年,他父亲便和朋友一起来电白做沉香茶研发。

  2017年前后,奇楠(沉香的一种)的广泛种植如雨后春笋般在观珠、电白乃至全国推广开来,给沉香茶等产品业态带来了更多可能。与此同时,詹裕福父亲的沉香茶也有了突破:经过三四年时间的专研,原本苦涩的茶变得能喝了。随着沉香逐渐成为香农的摇钱树,沉香茶的市场前景愈发广阔。

  “那时候我也参与了沉香茶的研发,发现茶的品质逐渐上来了,市场也来了,就想来电白专心做沉香茶。”2019年,詹裕福拖家带口来到了沙垌村的透顶绿沉香茶叶厂,成为了电白沉香行业4万从业人员中的一员博鱼,成为了一名沉香茶师傅。

  詹裕福介绍,沉香茶的制作工艺极为考究,选用新鲜采摘的沉香叶,经过萎凋、摇青、炒青、揉捻、烘焙等数个工序,每个步骤都要严格把控时间和制作程度,需要耗费近40个小时才可制成。

  “根据市场反馈,现在的沉香茶已没有苦涩感,口感更加醇厚甘甜了。”詹裕福通过市场调研发现,小包装茶叶更受欢迎。于是,除了大规模的批发生产,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小包装沉香茶也纳入了詹裕福的生产线,包含红茶和青茶两个品种,具有携带便捷和方便冲泡的特点,并且价格适中。

  “只有不断推广沉香茶,让消费者爱上沉香茶,才能让更多人喜欢上电白沉香。”詹裕福说。

  随着市场接受程度的提高,从事电白沉香的企业数量和产品产量正逐年提升,曾经偏安一隅的小型集散地摇身一变成了中国沉香第一街,商铺作坊近1000家,产业产值达10亿元。

  如今,詹裕福的沉香茶厂也从2019年的年产量2万斤左右上升到2023年的近7万斤。这4年里,詹裕福发现消费者群体发生了悄然变化:从最初来自传统沉香产业转变为来自茶叶市场。“这证明了沉香茶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。”他说。

  扩大生产规模、引进先进设备,是詹裕福2024年的头等大事。连日来,他都在忙着搬迁新厂房,厂房面积增加到了原来的两倍,并引入了全自动揉捻机、综合做青机等先进设备。其中,新引进的全自动茶叶成形打散机较传统方式可以节省3—4个人的人工成本。

  在詹裕福看来,只有完善的产业链才能带动产业走得深走得实。在上游,詹裕福的百亩沉香种植基地有一支由30个当地人组成的采摘团队;在下游,詹裕福联合了本地及大江南北的物流、包装和销售服务,将电白沉香的新鲜叶子“一步到位”送到消费者口中。

  与詹裕福一样,他的妻子也在探索着沉香行业的出圈打法。詹裕福的妻子同样是异乡人,在电白做沉香带货主播已有4个年头。“沉香茶需要经过2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,口味甘甜……”在詹裕福的耳濡目染下,妻子范亚娜对沉香茶的制作工艺已熟稔于心。

  目前,电白有从事沉香产业的人员近4万人,拥有市级以上沉香龙头企业5家、区级65家,形成了种植、加工、销售“一条龙”的经营模式,产业年产值达40多亿元,正加速向年产值100亿元的目标迈进。

  产业兴旺必然带来新的就业机会。詹裕福的新厂房将有超15名工人投入沉香茶的生产,而沙垌村更是全村80%的村民投身于沉香行业,其中有着不少像詹裕福这样的异乡人。

  对于未来,詹裕福认为,品质是市场竞争的核心。他将带领团队继续在工艺和品质上进行改良,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。“无论是口感还是品质,希望更多人品尝到沉香茶的独特之处。”他说。

Baidu
sogou